来源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交通新闻网
顺着时光隧道,从老照片中延展回忆,一直走到斑斓绚丽的彩色年代。透过泛黄的照片寻找父亲与子女的足迹交叠,悠悠岁月,丝丝眷恋,拳拳亲情,萦绕着交通风貌和交通精神的传承,两代人的交通事业通过执着与坚守紧密相连。
父亲节即将到来,回望人生之路,一幕幕记忆中的底片,伴着相机快门按下的咔嚓脆响,连成了精彩而灵动的交通故事,诠释着两代人对交通的挚爱。是传承,让底片永不“褪色”。
天地之道大国之门
“1999年,父亲在西藏为公路建设东奔西走,从父亲寄回来的照片中,我第一次认识了西藏。大概从那时开始,我就对那个天很蓝的地方充满了好奇。翻了一些老照片,总有一天要去和父亲的足迹重合,是我坚持进藏要走318国道的原因。”2017年4月18日,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下这段文字,并配发了一组图片,对比的是时隔18年父女进藏的模样。
或许我能写出许多美文故事,但很难提笔写我的父亲。
哈皓然沿着父亲哈立荣的足迹重走青藏线。
父亲的工作,要从“路”说起……
在那个西部大开发的上世纪90年代,“修路”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象征,以公路建设带动宁夏经济发展成为每个宁夏交通人的重任。“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萦绕着我的整个童年,砂砾路变成了柏油路,阡陌交通变成了康庄大道,一条条通往幸福的路桥编织成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父亲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宣传工作者,也是这一时代巨变的奉献者、见证者、记录者。
儿时,记忆里的父亲总是在为工作奔波,我很少能在家里见到他,即便是懵懂小儿的我,也能从他那股子“钻劲儿”里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热爱。父亲很会写,他有一肚子“墨水”,用笔锋讲述着宁夏日新月异的交通发展新速度;父亲也很能拍,他的照片里记录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宁夏交通发展新成就。每当我依偎在父亲身旁,翻看着父亲拍摄的照片,父亲总会自豪地讲述每一条路的故事,照片里的条条大路也把我的心带去了远方,连同父亲对工作的这份爱,一同种在了我的童年里。
1999年,父亲和同事们记录了青藏高原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我从父亲寄回家的照片中,第一次认识了西藏——那里有瓦蓝色的天空,高耸的雪山,粉艳艳的格桑花,五彩风幡飘扬在灰缎子一样的高原路上,公路道班的土砖房子和养护工的橘色工作服,映衬着哈达更加洁白。于是,这条高原“生命线”也成为我儿时心里的路,那时我就知道,总有一天我要踏上西藏的路,去和父亲的足迹重合,去走一走他曾走过的路。
2000年,父亲在“路”上停下了脚步,对于父亲日常点滴的记忆,也停留在我7岁那年。而后的20年里,我对父亲的记忆都是他与病魔作斗争的漫长岁月。
2022年,我也成为了一位交通人,这一切仿佛自有天意,但想必更是一种延续传承。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路”,它是天地之道,连接大国之门;它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它是“新国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我有幸成为了这一世纪工程的奉献者、见证者、记录者,同父亲一般,对我的“路”倾注着全部的心血和热情。
至今,我依然能感受到父亲的力量影响着我,他的赤诚坚守、他的无私奉献、他的兢兢业业,都凝聚成他人生的高光,照亮我前行的路。每当我拿起笔杆,扛起相机,父亲的路一直与我同在。
作者 哈皓然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党群工作部新闻宣传助理
父亲 哈立荣 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宣教处副处长
点滴创新匠心传承
父亲专心致志工作的模样一直刻在我的脑海中,在我小的时候,他就常常为了解决问题,一头钻进工作室多天不出门。我想,我喜欢观察和钻研这股劲儿,大概就是遗传了我父亲。
我的父亲张立昌,是**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张立昌创新工作室”带头人。1985年,他从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养路机械专业毕业,分配至北京铁路局保定工务段,成为一名承担铁路运输安全职责的技术员,从此扎根保定。
张旭与父亲张立昌在保定站。
听父亲讲,“洋镐、扒镐、铁叉子”是早期铁路维修“三大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列车运行速度比较低,对于钢轨轨距要求没有现在严格,那时调整轨距都使用“三大件”。但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有误差,一直是养护工们对于“三大件”的诟病。
这个问题,父亲在潜心钻研多年后,找到了解决办法——利用“偏心”原理,精确调整轨距。
一根手柄、一块偏心块,二者按一定角度相互焊接,或者一次性熔铸成型,就制成了改道扳手。这个工具可以利用既有的轨枕立螺栓为支点,通过偏心块对钢轨施力,使钢轨产生移动,达到改道的目的。改道扳手操作简单,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如今已在全国铁路系统普及推广使用。
2013年,我退伍进入铁路系统,成为保定线路车间保定南养护工区的一名线路工。在父亲身体力行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影响下,我也开始投入创新工作。
还记得那年10月的一次天窗期,我发现同事用加热法更换岔枕上损坏的尼龙套以及断折的立螺栓时,时间长、效率低,一个“天窗点”两个小时只能更换四五个。我便开始琢磨如何简化更换程序和提高效率。
我先后多次尝试麻花钻、木工钻等几种不同的钻头,最终从数控铣床的原理中找到了灵感——利用反扣丝锥原理,不需要拆除任何道岔零部件,即将折断在尼龙套内的半截螺栓轻易取出,进而更换失效的尼龙套或立螺栓。
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一个天窗点能够更换20个,直接将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2014年,我发明的新型“道岔立螺栓尼龙套取出器”获得路局合理化建议一等奖,2016年,该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口述 张 旭 **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保定线路车间线路工
父亲 张立昌 **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张立昌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执笔 胡春雷 杨扬
铁轨上的光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很少穿其他衣服,总是身着一身藏青色制服。对,就是照片里的这件衣服。我常去火车站接父亲下班,每次都能凭这身衣服,一眼看到人群中的父亲,然后飞奔着扑进父亲的怀抱。父亲一手牵着我,一手提着沉甸甸的工具包,满脸幸福地向家走去。
我的父亲是京承铁路北京电务段牛栏山信号工区的一名信号工,负责铁路道岔、信号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也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火车的汽笛声充满好奇——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什么时候会响起?内部构造是什么样子的?许多问题萦绕在我儿时的小脑袋中。
张鹏宇与父亲张勤在照相馆留念。
至今想起,踩着铁轨数枕木是父亲陪我玩的最多的“游戏”,父亲随身携带的工具也是我最喜欢的“玩具”。
我们一家三口住在距离京承铁路顺义站步行仅5分钟距离的小院里,所以我常常缠着父亲,让他带我去看火车。还记得有一次,经过我的软磨硬泡,总算可以跟着父亲去值班。可是刚到值班室没多久,父亲突然接了一个电话,提起工具包就出去工作。这对我来说可是个好机会,我乖乖待在值班室里,“参观”各种检修工具。
突然,天空一阵雷声,吓得我不敢乱动,使劲儿眺望远处的轨道,盼着父亲赶紧回来。瓢泼大雨中,一束手电筒的光在钢轨旁跳跃着,在信号机下,父亲仿佛披着一件闪闪发光的外衣。再等父亲回来时,他已经全身湿透,雨水顺着父亲的衣襟往下流,时至今日再次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满是对父亲的心疼。
三十多年如一日,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从小就与铁轨结下不解之缘。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选择了入读铁路院校,现在已经是北京地铁15号线乘务中心的一名驾驶员。每当驾驶地铁列车进入隧道,看到信号机闪烁的灯光,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想起那个被雨水浸透的身影。
信号畅通保证列车畅通,设备安全保证运行安全,钢轨上的光,照亮了列车前进的路,也照亮了我的人生路。如今,我已为人父,还是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宣讲团的一名宣讲员,能把这一段段交通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孩子,分享给更多人,我深感荣幸。从传承到传播,希望也能点亮更多“交通人”前进的方向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
口述 张鹏宇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四分公司15号线乘务中心驾驶员
父亲 张 勤 **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电务段怀北车间牛栏山信号工区信号工
执笔 杨依燃
为蓝天守候
看到这张照片,思绪回到那片戈壁滩。那一排挺拔的白杨,傲然扎在贫瘠的土地上,利剑般刺透无边无垠的苍穹,还有遍地的骆驼刺和芨芨草。
儿时的我,同父亲随军来到新疆,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场站。那片广袤却又荒凉的天地,留下了我奔腾雀跃的小脚印,那段美好的记忆在我生命中不断漫溯,细细密密填满了心灵的尺宅寸田,久久拨动着我的情愫。
冯滢宁与父亲冯孝义在新疆马兰机场。
父亲所在的部队,引擎鸣响不绝于耳,飞行的训练机在头顶盘旋。父亲曾说,飞机划破天际的痕迹,是最美的风景。从那时起,我便常常贪婪地望着那些在天空呼啸而过的飞机,在心里悄悄种下了憧憬蓝天的种子。
还记得父亲带着我回沈阳探亲,从新疆马兰坐着拉油的“大解放”,经过6个半小时到达吐鲁番,再坐3天3夜的火车到北京,之后还要经过12小时的车程才能回到我的家乡沈阳。虽然回家的路长途跋涉,令人疲惫,但父亲毫无怨言。因为对蓝天的热爱,这一切都值得。父亲说,人的一生最宝贵的就是要有所热爱。谆谆教诲,终生难忘。信念如同海风,吹着青春的舟,飘摇着、曲折地,渡过了时光的海。
2015年,我考入**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大学校庆时的一首名叫《为蓝天守候》的诗朗诵,令我印象深刻。“这是真正的高原,孤灯、冷月、狼嚎,构成了塞外全部的风景。没有虫吟鸟叫,没有花草清香,有的只是顽石和冰雪,有的只是死一般的沉寂与单调重复的日夜更替。”每每想起这句话,我都禁不住湿润眼眶。倏忽间,星移斗转,时光仿佛回到了我在戈壁滩上的童年,那时年轻的爸妈,为了一份执着,在荒凉之地,一守便是10年。
如今,我也拥有了自己的热爱与需要我守护的蓝天。第一次登上沈阳塔台拿起话筒,已是10年前。第一次在波道里听到真正的陆空通话时,如闻天籁。守护银鹰、对话蓝天,那时的激动与畅想仿佛还在昨日。2013年,我调到东北空管局党委办公室工作,放下话筒拿起了笔,书写起生命中的又一程热爱。在那些文字中,我一字一句地感受着**民航的点滴变迁。民航的传承、发展、改革、初心,就像万花筒,每天以不同的姿态透射出它们背后的光。
时时反顾,叩问初心,能够经历和参与这个时代,是我的幸运。感谢这个行业,让我有了腾飞的梦想;感谢我的父亲,像灯塔一样指引我前行。
此时窗外天远云闲,树影婆娑。父亲在书房读着书,一只小猫趴在他的脚下。岁月静好,天籁俱在,令人心安。
作者 冯滢宁 东北空管局党委办公室助理
父亲 冯孝义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原值班经理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05
2024.07
中考只考了300-400分可以上高中吗?对于这分数,参考往几年的佳木斯中考提档线来看,基本是不可能上普高了,当然同学们也不用灰心,现在升学渠道也不只有高中这一条出路,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技校......
05
2024.07
2024年哈尔滨中考300-400分读什么普高?对于这个分数,参考近几年哈尔滨中考提档线可以发现,距离提档线还有一点差距,想要上高中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可以选择读职业学校,学一个实用的技能,方便以后有一技之长,如果想......
05
2024.07
中考只考了250分,没有达到哈尔滨2024年中考提档线,可以读什么学校?通常情况下,没有达到当地提档线是上不了普高的,只能选择读中职、中专、技校这类更注重技能的职业学校,而如果想要拿到大专学历甚至本科学历,择可......
05
2024.07
中考没有考好,只考了300-400分能上什么学校?相信这是很多中考300-400分的同学以及学生家长都想要知道的问题,首先就是我们需要清楚,初中毕业想要上高中,是需要中考分数线超过当地中考提档线才有选择高中的机会,如果距......
05
2024.07
2024年哈尔滨中考250分左右可以上的职业学校?这是很多中考失利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非常想要知道的问题,确实,如果中考只考了250分,想要上高中几乎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不愿意再复读一年,或者觉得自己复读了也没什么希......
05
2024.07
中考只考了350分可以上高中吗?对于这分数,参考往几年的佳木斯中考提档线来看,基本是不可能上普高了,当然同学们也不用灰心,现在升学渠道也不只有高中这一条出路,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技校、......
05
2024.07
2024年哈尔滨中考300-400分能上什么学校?这是很多中考300-400分左右的初中毕业生都非常想要知道的问题,其实就哈尔滨历年普高录取分数线来看,中考300-400分左右想要上高中基本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如果不能选择复读,那么建议......
05
2024.07
2024年哈尔滨中考300-400分能读哪个高中?这是很多中考300-400分左右的初中毕业生都非常想要知道的问题,其实就哈尔滨历年普高录取分数线来看,中考300-400分左右想要上高中基本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如果不能选择复读,那么建议......
05
2024.07
2024年哈尔滨中考300分左右可以上的中专?这是很多中考失利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非常想要知道的问题,确实,如果中考只考了300分,想要上高中几乎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不愿意再复读一年,或者觉得自己复读了也没什么希望的......
05
2024.07
中考只考了250分可以上高中吗?对于这分数,参考往几年的哈尔滨中考提档线来看,基本是不可能上普高了,当然同学们也不用灰心,现在升学渠道也不只有高中这一条出路,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技校、......